關于月亮的名字
月亮的名字有哪些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,月亮是個特殊的象性符號,出鏡頻率非常之高,其別名之多,難以勝數也。前不久,...

月亮的名字有哪些
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,月亮是個特殊的象性符號,出鏡頻率非常之高,其別名之多,難以勝數也。前不久,網上一篇文章列出月亮別名50個,如果僅就一個詞的運用而言,別名50個確實太多了;但如果從文化考證來說,恐怕還不足以展示先賢詞匯之豐富。手頭有些資料,遂整理出《月亮的別名50例》,并簡要地注明其出處。
半璧:喻弦月。本為璜,即半圓玉器。庾信《望月》:“蓂新半璧上,桂滿獨輪斜。”
半蟾:半月。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,故以蟾代稱月。李白《雨後望月》:“四郊陰靄散,開戶半蟾生。”
半弓:弦月。元稹《春》:“晝漏頻加箭,宵暉欲半弓。” 元 郭鈺《和羅習之見寄因簡劉淵》:“古陂浄瀉秋千頃,歸路斜分月半弓。”
半輪:指半圓的月亮。杜甫《月三首》:“魍魎移深樹,蝦蟆動半輪。”《江月》:“玉露漙清影,銀河沒半輪。”
半魄:半圓的月亮。唐 張子容《碧池望秋月》:“滿輪沉玉鏡,半魄落銀鉤。”
半照:指半邊月。唐 韓偓《寄遠》:“眉如半照云如鬟,梧桐葉落敲井干。”
寶鑒:明月的美稱。明 謝讜《四喜記·佳期重會》:“湘簾高卷,遙看寶鑒空懸。暗想當年奇遇,美景依然。”
寶鏡:喻月。唐 崔護《日五色賦》:“暈藻繪于金輪,聚云霞於寶鏡。” 宋 李樸《中秋》:“皓魄當空寶鏡升,云間仙籟寂無聲。”
寶月:明月。南朝 吳均《碎珠賦》:“寶月生焉, 越浦隋川,標 魏之美,擅楚之賢。” 唐 鮑溶《懷惠明禪師》:“雪山世界此涼夜,寶月獨照瑠璃宮。” 明 梁潛《元夜陪駕燕午門》:“銀漢橫空寶月團,六鼇飛出五云端。” 丘逢甲《元夕無月》:“滿城燈市蕩春煙,寶月沉沉隔海天。”
碧華:皎潔的月亮。李賀《古悠悠行》:“白景歸西山,碧華上迢迢。”
璧月:圓月的美稱,取月圓如璧意。《慈悲寺碑序》:“龍星起,曜璧月儀天。”韋莊《咸通》:“諸郎宴罷銀燈合,仙子游回璧月斜。”
冰蟾:指月亮。明 湯顯祖《牡丹亭·鬧殤》:“海天悠、問冰蟾何處涌?玉杵秋空,憑誰竊藥把嫦娥奉?”
冰鑒:指月亮,以其清澈如鏡。唐元稹《月》:“絳河冰鑒朗,黃道玉輪巍。”
冰鏡:指月亮。宋 孔平仲《八月十六日翫月》:“團團冰鏡吐清輝,今夜何如昨夜時。只恐月光無好惡,自憐人意有盈虧。” 元 楊載《夏夜對月》:“安得泛舟江海上,坐觀冰鏡落滄波。”
冰輪:指月亮。蘇軾《宿九仙山》:”夜半老僧呼客起,云峰缺處涌冰輪。“陸游《月下作》:“玉鉤定誰掛,冰輪了無轍。”
冰盤:喻指月亮。宋 高觀國《齊天樂·中秋夜懷梅溪》詞:“晚云知有關山念,澄霄卷開清霽。素景中分,冰盤正溢,何啻嬋娟千里。危欄靜倚。” 明 屠隆 《彩毫記·祖餞都門》:“羨你學克武庫,才郁虹梁,志潔冰盤,一任浮云舒卷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四八回:“香菱聽了,便拿了詩找黛玉,黛玉看時,只見寫道:‘翡翠樓邊懸玉鏡,珍珠簾外掛冰盤。’”
冰魄:指月亮。宋 劉子翬《次韻茂園獨速歌》:“大兒行文學蘇黃,暗潮無聲走茫茫。小兒分題擬甫白 ,手抉蟇頤取冰魄。” 元 錢惟善《八月十五夜風雨見月有懷》:“玄云忽開黃道明,顧兔涵秋抱冰魄。” 清 魏源《出都前夕與周子堅夜步月下》:“但得方寸明,冰魄常同趣。”
冰兔:神話傳說謂月中有白兔,故以“冰兔”代稱月亮。 唐 李紳《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》:“冰兔半升魄,銅壺微滴長。”
冰團:形容月亮潔白明亮如渾圓之冰。宋 梅堯臣《戲作嫦娥責》:“正值十月十五夜,月開冰團上東籬。”
蟾蜍:指月球,因為傳說月亮里有三條腿的蟾蜍而得名。李白《古朗月行》:“蟾蜍蝕圓影,大明夜憶殘。”
蟾桂:月亮,傳說中月亮上有蟾蜍和桂樹。唐 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天咫》:“或言月中蟾桂,地影也;空處,水影也。” 唐 李賀《巫山高》:“古祠近月蟾桂寒,椒花墜紅濕云閑。”亦作月的代稱。唐羅隱《旅夢》:“出門聊一望,蟾桂向人斜。”
蟾窟:猶蟾宮。宋 張先《少年游慢》:“晝刻三題徹,梯漢同登蟾窟。” 宋 蘇軾 《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》:“ 鷲峰子落驚前夜,蟾窟枝空記昔年。” 清 陳維崧《百字令》:“淮王城下,有扶疎叢桂,香分蟾窟。”
蟾輪:喻圓月。唐 元凜《中秋夜不見月》:“蟾輪何事色全微,賺得佳人出繡幃。” 南唐 李中《云》:“冷容橫釣浦,輕縷絆蟾輪。”
蟾魄:月亮的別名,亦指月色。唐 元稹《紀懷贈李戶曹》:“華表當蟾魄,高樓掛玉繩。” 唐 顧甄遠《惆悵》詩之二:“禁漏聲稀蟾魄冷,紗廚筠簟波光浄。” 清 鈕琇《觚賸·酒兵》:“佳時怡遇蟾魄圓,觸著狂懷興蓬勃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彩云三素,忽散魚鱗;寶月一奩,旋虧蟾魄。”
蟾兔:蟾蜍與玉兔。舊說兩物為月中之精,因作月的代稱。《古詩十九首·孟冬寒氣至》:“三五明月滿,四五蟾兔缺。” 唐 歐陽詹《玩月》:“八月十五夕,舊嘉蟾兔光。” 清 方文《湯君謨讀書敬亭寄此》:“前夕與我約,月明登茲臺,蟾兔忽已缺,軒車猶未來。”
蟾宮:月宮;月亮。唐 許晝《中秋月》:“應是蟾宮別有情,每逢秋半倍澄清。” 明 朱鼎 《玉鏡臺記·閨思》:“歲月易推遷,倏爾經年,又是秋之半,蟾宮幾缺圓。” 清 程麟《此中人語·紅樓夢竹枝詞》:“鎮日蟾宮鎖不開,紫云何日上瑤臺。”
蟾闕:猶蟾宮。元 丁鶴年《題奚仲英進士鵠山書堂》:“已為蟾闕彥,仍就 鵠山 居。” 明 朱鼎《玉鏡臺記·議婚》:“他是 瑤池侶,玉籍仙,相府門楣誰不羨;只恐著蟾闕難登,誰敢把丹桂高扳。”
蟾月:指月亮。唐 黃滔 《酬俞鈞》:“莫論蟾月無梯接,大底龍津有浪翻。”
蟾戶:指月宮。清 金農《中秋夜玩月感作》詩之二:“蟾戶光明盼一年,露盤溼桂又涼天。”
蟾精:月的代稱。唐 駱賓王《上兗州崔長史啟》:“葉鳳彩之英姿,辨蟾精於弱歲。”
蟾鏡:喻指圓月。明 陳子龍《長安夜歸曲》:“鸞篦蟾鏡曉留人,御溝一夜冰紋白。”
蟾盤:喻圓月。唐 曹松《中秋對月》:“無云世界秋三五,共看蟾盤上海涯。” 清 黃景仁《中秋夜雨》:“今宵滿意觴蟾盤,西北浮云早蓬勃。”
嬋娟:指月亮。蘇軾《水調歌頭》: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
初魄:農歷每月初三四的月亮。北周 王褒《詠月贈人》:“上弦如半璧,初魄似蛾眉。” 唐 張仲素《玉鉤賦》:“瑩迢遰之初魄,出西南之一方。”
初弦:指陰歷每月初七、八的月亮。其時月如弓弦,故稱。南朝 梁 庾肩吾《奉使江州舟中七夕》:“九江逢七夕,初弦值早秋。” 杜甫《遣意》詩之二:“云掩初弦月,香傳小樹花。” 吳晨笳《姐妹》:“回來的時候,初弦的月亮已經下去了。”
大明:指月。李白《古朗月行》:“蟾蜍蝕圓影,大明夜已殘。”
丹桂:月亮代稱。唐 曹松《中秋月》:“遙遙望丹桂,心緒更紛紛。”宋 葛勝仲《虞美人》:“一輪丹桂窅窊樹,光景疑非暮。”
丹輪:月亮。明·徐渭《月下梨花》:“丹輪皓質兩微茫,桂粟梨云斗淺黃”。
地魄:指月亮。 唐 李巖《五言》:“天魂生白虎,地魄產青龍。” 清 黃景仁 《月下雜感》:“聞道姮娥嫁,於今是結璘 。河山收地魄,宮闕爛天銀。”按,《云笈七簽》卷五五:“日者天之魂,月者地之魄。”
凍輪:比喻又圓又明的月亮。唐 王建《關山月》:“關山月,營開道白前軍發。凍輪當磧光悠悠,照見三堆兩堆骨。”
娥輪:月亮。唐 許敬宗《奉和七夕宴懸圃應制》之二:“婺閨期今夕,娥輪泛淺潢。”
娥月:即月亮。因傳說月中有嫦娥 ,故稱。《文選·王僧達<祭顏光祿文>》:“涼陰掩軒,娥月寢耀。” 李善 注:“ 姮娥掩月,故曰娥月。” 清 唐孫華《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》:“娥月悲掩曜,中歲忽云徂。”
顧菟(兔):古代神話傳說月中陰精積成兔形,後因以為月的別名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厥利維何,而顧菟在腹?” 王逸 注:“言月中有菟,何所貪利;居月之腹,而顧望乎?” 洪興祖 補注:“菟,與兔同。《靈憲》曰:月者,陰精之宗,積而成獸,象兔,陰之類,其數偶。” 南朝 梁 何遜《七召·神仙》:“顧兔纔滿,庭英紛而就落。” 李白《上云樂》:“陽烏未出谷,顧兔半藏身。” 王琦 注:“顧兔,月中兔也。”
桂蟾:指月亮。傳說月宮有桂樹和蟾蜍,故稱。唐 盧照鄰《贈益府裴錄事》:“朝看桂蟾晚,夜聞鴻雁度。鴻度何時還?桂晚不同攀。”
桂花:指月。北周 庾信《舟中望月》:“天漢看珠蚌,星橋視桂花。” 韓愈《明水賦》:“桂華吐耀,兔影騰精。” 范成大《好事近》:“何待桂華相照,有人人如月。”
桂輪:指月。唐 李涉《秋夜題夷陵水館》:“凝碧初高海氣秋,桂輪斜落到江樓。” 宋 張先《燕歸梁》:“去歲中秋玩桂輪,河漢浄無云。” 清 陳維崧《念奴嬌·乙巳中秋用東坡韻寄廣陵諸舊游》:“月明如此,問江山今古幾多陳跡;誰把桂輪今夜里,碾破楚天新碧?”
桂魄:指月。駱賓王《傷祝阿王明府》:“嗟乎,輪銷桂魄,驪珠毀貝闕之前,斗散紫氛,龍劍沒延平之水。” 周邦彥《南柯子·詠梳兒》:“桂魄分余暈,檀槽破紫心。” 明 徐渭《宴游西郊》:“鉤彎遲桂魄,流曲擬 蘭亭 。”《西湖佳話·孤山隱跡》:“緩步六橋 ;受用荷香十里;情期八月,消磨桂魄三更。”
桂兔:指月亮。傳說月中有桂樹、玉兔,故稱。唐 韓偓《元夜即席》:“桂兔韜光云葉重,燭龍銜耀月輪明。” 明 李東陽《太皇太后挽歌詞》:“桂兔秋逾好,軒龍晚更輝。”
桂月:指月亮。傳說月中有桂樹,故稱。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八·東飛伯勞歌》:“南窗北牖桂月光,羅帷綺帳脂粉香。” 庾信《終南山義谷銘》:“桂月危懸,風泉虛韻。” 唐 黃滔《狎鷗賦》:“至若海鏡秋碧,天藍霽青,磨開桂月於浩渺,畫出蓬山於杳冥。”
桂枝:指月。盧照鄰《明月引》:“橫桂枝於西第,繞菱花於北堂。” 唐太宗《遼城望月》:“魄滿桂枝圓,輪虧鏡彩缺。”
關于月亮的昵稱
太陰
太陰,常指月亮,是月亮的別稱,現代很少人用來稱呼。日月對舉,日稱太陽,故月稱太陰。在中國民間也把太陰星君看成嫦娥。另外還有多個意思,如指極盛的陰氣,指北方或北極,指北方之神等。
中國人民對月亮的崇拜習俗,最早見于史料記載的是《尚書·堯典》,日、月、星辰為天宗,岱、河、海為地宗;天宗,地宗合為六宗。
擴展資料
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,亮區是高地,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,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。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,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,因此把它們稱為“海”。
著名的有云海、濕海、靜海等。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,那里層巒疊嶂,山脈縱橫,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,即撞擊坑,這是一種環形隆起的低洼形。月球上直徑大于1000米的撞擊坑多達33 000多個。
位于南極附近的貝利撞擊坑直徑295公里,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。最深的山是牛頓撞擊坑,深達8788米。除了撞擊坑,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。高山和深谷疊現,別有一番風光。
月球背面的結構和正面差異較大。月海所占面積較少,而撞擊坑則較多。地形凹凸不平,起伏懸殊最長和最短的月球半徑都位于背面,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徑長4公里,有的地方則短5公里(如范德格拉夫洼地)。背面未發現“質量瘤”。背面的月殼比正面厚,最厚處達150公里,而正面月殼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。
月亮的名字都有哪些?
嬋娟,玉兔,月亮的別稱 月亮大概是人們歌詠最多的了,它是人們思鄉思親的寄托。若干年來,月亮就像慈母一樣,用她那清冽的光輝親吻大地,撫慰萬物。斗換星移,又到一年月亮最圓的中秋節了,你可知月亮的別稱有多少? 因初月如鉤,月亮又稱:銀鉤、玉鉤。 因弦月如弓,月亮又稱:玉弓、弓月。 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,月亮又稱:金輪、玉輪、銀盤、玉盤、金鏡、玉鏡。 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,月亮又稱:玉兔、金蟾、銀蟾、蟾宮。 傳說月中有桂樹,月亮又稱:桂月、桂輪、桂宮、桂魄。 傳說月中有廣寒、清虛兩座宮殿,月亮故稱:廣寒宮、清虛宮。 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叫望舒,故稱月亮為望舒。 傳說最多、最優美的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。據說,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,因為偷吃了后羿向西王母要來的不死之藥,于是飄飄而上,奔入清冷寂靜的月宮,后成為月宮仙子,與她相伴的還有搗藥的玉兔和伐桂的吳剛,故又稱月亮為嫦娥。 因為人們常常把美女比作月亮,故又稱月亮為嬋娟。 此外,月亮還有彎鐮、銀鐮、素魄、凝霜、冰鏡、明鏡、冰輪、夜光、素娥等等許多別稱。
版權聲明: 本文收錄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E-mail聯系 http://www.hbjnzz.com/ 站長!
標簽: 免費取名